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苏格拉底的影子

苏格拉底的影子


徐卓


【全文】
  只述不著的伟人的一生,在相隔多年之后,即不再是一部无可争辩的事实的记录。两位给了人类生活最深刻影响的人物-耶苏和苏格拉底,同样都缺乏着确定的事实。对于后者,所留下的,只是柏拉图,色诺芬的记录,但我们从中仍可轻易的觅到智慧的灵光-如果我们相信那些记录的话。
  在那个诸学不分的时代,苏格拉底的确切身份只可说是一个智者(尽管他自己竭力否认),他或许无意作一个哲学家,更难说在法哲学上欲有何作为,然后几千年过去了,我们却能在法哲学上看到这位智者的影子。
  诞生于伯里克利时代使苏格拉底得以成长在雅典的最强盛时期,在他自己步入中年之后,雅典也在一系列战争中走上了下坡路。尽管苏氏有伟人的天赋,他却有意回避为城邦服务。柏拉图的《申辩》中说到苏格拉底在辩护中极力主张一个奇怪的道理:“如果一个人真正的希望为反对步公正而斗争,那么他的场所是在私生活而不是在公共生活中。”可以说苏格拉底的生存目的即是从事他自己的特殊职业,仿佛缺乏着对他的家园的真正衷心的爱。这些影响着他的弟子和朋友们,在色诺芬,柏拉图的身上都可以依稀看到这样的印记。其原因盖在于当时民主政治与他智力至上的学说不协调,苏格拉底是不喜欢现存的民主宪法的。在《申辩》中苏氏本人陈述了他两次对抗当权者的经历:一次是在对集体审理十大将军的案件中,他反抗了民主制,反对元老院的判决;其二是他反抗后来的三十?的命令,差点丧命。苏格拉底认为这两次,当权者的命令均是非法的。这一来我们可以隐约看到一个十分熟悉的观点:那就是实在法与自然法之分。很明显,苏氏已经没有将当权者的命令这一实在法当作最高的准则,在他眼里,或许智慧方是至高无上的。其实这种朦胧的萌芽在苏格拉底之前即已有表现,古希腊的索福克勒斯(Sophocles)的悲剧《安提戈涅》(Antigone)中即有一幕著名的戏:国王禁止安提戈涅为其兄弟举行葬礼,因其生前违反了国家的法律。安提戈涅勇敢的对这法令提出了挑战,按宗教仪式安葬了兄弟,并论辩说:在埋葬她兄弟时,她所违反的只是国王的法律,而不是不成文的法律。在这个剧本中我们便可以看到自然法实在法的冲突这个为历代法律思想家都关注的难题。它自然也逃不过苏格拉底聪明头脑的思考。当然他并没有明确提出自然法的概念,但他的影响是巨大的,不须多时,他的弟子柏拉图便在“正义”这一自然法的精髓上大张旗鼓的论述起来,到了柏氏的弟子亚里士多德,终于开宗明义的提出了自然法的观点。所以,在谈到自然法这个耳熟能详的概念时,我们无不可忘了它身上还有这苏格拉底的影子。


第 [1] 页 共[2]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