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是靠不住的——关于“黑哨”
于立深
【全文】
“黑哨”是一种另类的号角。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它不仅供给民众以茶余饭后的谈资,而且搅动了人们种种的欲望。它吹出的纵然不是战斗的正义之声,却仍是历史肺腑中深深的呼吸。
谁动了我的奶酪?还我奶酪!人们在舆论的鼓噪下,底气十足地向“足协”和法院讨个说法儿。“有多少次,天似乎就要破晓,但这只是虚假的黎明,漫漫长夜仍无尽头。”“有时,人们的努力看来似乎只是一场噩梦,而正义却仍埋在比战壕更深的地方。”(桑德堡:《林肯传》,页306、327。)
谁都不希望偷吃自己奶酪的人,遭到更深刻的报应。譬如,在偷偷的吮吸和咀嚼中,静悄悄地噎死。就像秋菊一样儿,他也总是心太软,仅仅想讨个说法,剩下的问题都自己扛。但是,吹“黑哨”者像一头逍遥法外的美洲狮,“口含天宪”,变本加厉,在一路高歌中留下死者与伤者串串的皮毛,唯一不留下血迹(New Concept English. A puma at large,P14.)。
受害者没有选择暴力化解矛盾,他们寄希望于良心和法治,说明他们的素质并不像学者和舆论宣传的那样低,也没有什么“厌讼”的心理。但是,“足协”家长说,兽本自然,吃肉是美洲狮传统的礼教。在动物资源短缺的情况下,纵使吃人,也不应该“杀无赦、斩立决”。为了可持续性发展,回去教育教育后,还是可以重新持证上岗的。法院说,皮毛不是确凿的证据,美洲狮兵不血刃,证据匮乏,难以立案。
王朔的小说《大喘气》被改编成电影《轮回》。“黑哨事件”演绎了一场黑色的幽默。在希望与现实的轮回之间,人们不停地大喘气。他们发现了人性的黑暗、道德的单薄以及制度正义的重要性。
英国的一位作家著有小说《蝇之王》,主题是探索人性恶,强调人心中存在着一种黑暗,基本观点同基督教的原罪差不多。人性的“幽黯意识”是西方宪政与法治得以存续的宗教之维。基督教文化既承认人有不可侵犯的尊严,又认为人有原始的罪恶潜能和无限堕落的趋势。它不主张通过完美的人格去净化权力,而是主张对危险的权力进行制度上的防范。法律不是别的,而是一份权利清单,需要这样或那样的“债务人”如期付账。汉密尔顿说:“如果没有约束,人的情感就不会听从理智和正义的指挥。”政府本身就是对人性的最大的耻辱,人不是天使,所以需要内在的和外在的控制。(《联邦党人文集》,页75、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