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但除了确定识别依据之外,还有其它解决或避免识别冲突的办法,见下文第三部分关于识别冲突解决方法的论述。
[3] 如田立晓:《论国际私法中的识别问题》,载《政法论坛》,1993年第4期;谢石松:《国际私法中的识别问题新论》,载《中国国际私法和比较法年刊》第二卷,法律出版社,1999年;及刘铁铮:《国际私法上定性问题之研究》,载《国际私法论文选辑》,马汉宝主编,台湾五南图书出版社。
[4] 该案案情是一个19岁的法国人,在英国与一位英国妇女结婚,但并未按照法国民法的要求取得其父母的同意。后该法国人以缺少父母同意为由通过一个法国法院宣告婚姻无效。女方随后在英国与一英国人结婚。后该英国人以结婚时女方仍与原法国人有婚姻关系而在英国提起诉讼,要求宣告其婚姻无效。根据英国国际私法,婚姻的实质问题,包括结婚能力,应适用各自属人法;婚姻的形式问题,适用婚姻缔结地法。按照法国法,此种情况下父母的同意属于实质要件;而英国法则无类似规定,父母同意被认为属于形式要件。英国法院最后依英国法律对该案进行识别,认为父母的同意在该案中仅是婚姻的形式要件,因而女方的第二次婚姻无效。
[5] [德]马丁·沃尔夫著,李浩培、汤宗舜译:《国际私法》,法律出版社1988年版,第236页。
[6] [英]Cheshire & North on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1992年第12版,第49页。
[7] 关于识别规则,我国学者已有此提法,如沈涓:《冲突法及其价值导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18页。
[8] 前引6,Cheshire等书,第45页。
[9] 梅仲协:《国际私法新论》,三民书局印行,民国69年,第227页。
[10] 刘铁铮译:《美国法律整编–––国际私法》,台湾司法周刊杂志社印行,第16页。
[11] 李双元:《国际私法(冲突法)》,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75页。
[12] 转译自前引6,Cheshire等书,第45页。
[13] [法]亨利·巴蒂福尔和保罗·拉加德著,陈洪武等译:《国际私法总论》,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9年版,第411-412页。
[14] 前引9,梅仲协书,第228页。
[15] 韩德培主编:《国际私法新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77页。
[16] 前引5,沃尔夫书,第233页。
[17] 前引13,巴蒂福尔等书,第407页。
[18] 但应该说,在这一点上他自己似乎也不是很确定,因为他虽然对冲突规则作了上述解释,但仍拘泥对准据法有关规则的性质的“识别”。如他说:“每个法律规则依照它所属的那个法律体系来分类。”前引5,沃尔夫书,第233页。
[19] 施启扬:《国际私法上定性问题的历史发展及其解决方法》,载《国际私法论文选辑》,马汉宝主编,台湾五南图书出版社,第375页。
[20] 依准据法定其适用范围的优点,可举一例说明之:一家外国的A公司与一家中国的B公司签订了一个海运合同,并在合同中明确订立了“有关承运人的义务、责任、权利和豁免适用1924年海牙规则”这样一个法律适用条款。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由于B公司的过失,致使A公司所交运的价值100万美元的货物全部报废。A公司于损害发生后第10个月将有关材料交给了中国的C律师事务所。C律师事务所于损害事故发生后的第13个月向中国的D法院提了诉讼。D法院在审理这一案件时,就是否应该驳回当事人的诉讼请求的问题发生了分歧。他们认为决定这一问题的关键是适用哪一条冲突规范,即是适用“国际合同适用当事人自选法”,还是适用“程序问题适用法院地法”。他们倾向于适用后一冲突规范,但当时我国海商法尚未制定,故如以时效为程序问题,将无相应的准据法。但笔者以为, 按现在国际上的通行做法,对时效问题不宜再追究其属何性质,而直接由案件准据法处理。见前引3,谢石松文。
[21] 关于分割法见下文关于识别解决方法的分析。
[22] [英]Beckett:The Question of Classification (Qualification) in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 载《英国国际法年鉴》1934年第15卷,转引自前引11,李双元书,第178页。
[23] [日]北胁敏一著,姚梅镇译:《国际私法-国际关系法》,法律出版社1987年版,第35页。
[24] 如肖永平:《中国冲突法立法问题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68页;林欣、李琼英合著:《国际私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38页;及前引15,韩德培书,第178页。
[25] 陈隆修:《比较国际私法》,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印行,民国78年,第12页。
[26] 前引7,沈涓书,第117-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