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托古改制-----挣扎在合法性与时代需要之间

托古改制-----挣扎在合法性与时代需要之间


豆饼乐


【全文】
  所谓托古改制,就是假借圣贤哲人以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这是人类政治发展史上常见的一种现象。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里,曾提到过这种用神圣过去来掩盖现在贫困的戏仿现象:
  “当人们好象刚好在忙于改造自己和周围的事物并创造前所未闻的事物时,恰好在这种革命危机时代,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为他们效劳,借用他们的名字、战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来的语言,演出世界历史的新的一幕。”
  托古改制,通常有两个切入的维度:一个是学术与政治的互生关系,另一个就是历史传统与时代需要之间的张力关系。学术与政治,也即真理与权力的关系,这实际上就是通常所谓的道统与政统的关系。道统既可以维护和支持政统,也可以对其起着批判和监督的作用。托故改制往往透过学术考证之路为政治改革的合法性作辩护,历史上新朝托古改制,王莽篡汉就是通过刘歆篡经揭开序幕的;同样,近代历史上的戊戌变法,康有为也是通过对公羊学的重新阐释---《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来“发古文之伪,明今文之正”。如果说学术与政治这个层面的分析,采取的是横向的视角的话,那么历史传统与时代需要这个层面的分析,则属于纵向的视角。从心理学上来说,常人有一种厚古薄今的潜意识,Peter Gay称之为“用远古征服近古”(turned to distant past to conquer the recent past)(汪荣祖《打开洪水的闸门---康有为戊戌变法的学术基础及其影响》)。在一个封闭社会里,虽然自古如斯,祖宗之法不可变的观念常常是根深蒂固的,但是历史传统并不能作为合法性的唯一来源,“那种从过去如何如何推导出将来应如何如何的观点,是没有很大说服力的”(洛克语)。因为从逻辑上来说,这是用经验置换价值判断,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这种将时间上的“从来如此”和空间上的“到处都是”作为证明“应该如此”的思维陷阱,到现在还束缚着我们许多人的头脑。
  但是,从实证角度来看,时空本身确实是合法性的有机组成部分,或者说是合法性的某种象征。对此,英国的梅因和法国的基佐都有精彩的阐述,梅因在其《古代法》里研究占有时,发现“人类总是对长时期存在的东西普遍加以尊敬”,而基佐则直接提出了这样一个命题:“政治上的正统性显然是建立在源远流长这一概念上的一种权利,人们都喜欢把时间方面的优先作为这个权利的根源,作为权力的正统性的依据”(《欧洲文明史》)。
  从学术与政治,历史传统和时代需要这两个维度来看,改制之所以需要托故,就是因为改制本身缺乏合法性的支持,它无法自足地进行,相反,它需要外借资源,以“用”这一副作用来证明“本”之正当性。从这一点上来说,学术与传统都是为政治改革的目的服务的。


第 [1] [2] 页 共[3]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