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文化本性说
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李锡海教授。他认为,人是动物性与文化性的统一。人的动物性是人的肉体部分的本能,而人的文化性是人的整体活动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特征,这种特征集中体现在人的活动超生物性、开放性和创造性上。其可以弱化人的动物性。如果无视文化性对动物的限制、创造,只凭私欲去行事,使其固有的动物性得以强化和发展。也就是不可避免地要导致违法和犯罪。⑺
(三)犯罪动力论
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李晓明教授。他认为“一切行为包括犯罪行为,其形成过程都是由一定力量所推动的,在犯罪研究中,我们称其为犯罪动力”,“所谓的犯罪动力,是指行为人的本能冲动与其个性结构中的思想心理缺陷相通,在社会环境不良诱因的刺激作用下,‘外化’为一种反社会行为的合力或推动力。”这种合力包括:1、犯罪原动力--本能冲动;2、犯罪内动力,其又包括(1)指行为人个性结构中的心理缺陷的发动,(2)指犯罪受行为人个性结构中的思想缺陷的支配;3、犯罪外动力--客观环境。⑻
这里暂且不评价这些观点的优劣,在下文将会进行论述。
二
犯罪原因从广义的角度来说是指引起犯罪发生的各种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包括:1、犯罪根本原因即犯罪本源。2、犯罪的直接原因即通常所说的犯罪原因(狭义上的犯罪原因)。3、犯罪动机外化为犯罪行为所借以利用的外界因素即犯罪条件。它并不能直接引起犯罪,但当犯罪意识、犯罪动机产生后,没有一定的外界条件,是不能直接表现为犯罪行为的。犯罪条件主要有:社区居住环境的失控、企事业管理混乱、制度不健全,疏于防范、官僚主义、作风不正、公民缺乏社会责任感等等。要得出根源,就有必要了解根源的具体表现--原因。先看下面两副图例:
1、 宏观上:探究社会为什么会犯罪
X轴:犯罪(犯罪现象、犯罪类型、犯罪率、犯罪黑数)
Y轴:社会(社会变迁、社会结构、意识价值、社会分层、制度规范)
2、微观上:剖析一个人为什么会犯罪
X轴:犯罪人(各案、犯罪人、人格)
Y轴:微观环境(社会、家庭、学校、同类人群社区)
从上面的两副图例,我们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出犯罪的原因。但现在面临的一个根本问题是如何从这些犯罪原因中提炼出犯罪本源。
三
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对哲学的物质范畴作了如下明确的规定和深刻的阐述:“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⑼ 简而言之,物质就是客观实在。这段话科学地道出世界的本原。物质形态是不断变化的,这是绝对的;同时,物质形态的上升变化又不是单一的,而是发生着由少到多的变化,在变化过程中又与进化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形成了丰富多采、气象万千的物质世界。列宁关于物质的论断表面看来,好象仅仅局限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其实还包含着另外一个问题,这就是物质为什么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能够被人所感觉认识的客观实在性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不能仅仅从物质与意识的相互关系上(即认识论上)找到答案,而要到物质存在的自身上(即本体论上)去找原因,这就成了物质具有怎样一些基本方面或要素才成为客观实在的这样一个问题,否则,物质就不能具有它对于人的意识来说的客观实在性(本体论决定认识论)。所以承认物质对人的客观实在性,也就是承认物质自身有其固有的基本特征和要素,承认客观实在的绝对性,也就是承认物质自身基本特征和要素的绝对性。恩格斯曾经指出:“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 ⑽ 自进入20世纪以来,自然科学有了过去任何一个时代都无法比拟的飞跃发展。相对论、量子力学、量子化学、分子生物学、控制论、信息论等各种新学科新理论层出不穷,使人们对物质世界的秘密有了更加深刻更加系统的认识,因此,这也必然进一步丰富我们的物质观。例如,相对论和量子场论,都进一步揭示了空间时间的新性质,这些性质都表明了空间与时间与物质的内在关系;物理学揭示的相互作用和微观运动,以及化学、生物学揭示的化学、生命运动的新材料,都进一步表明了各种物质形态与运动的密切的内在联系;各门科学还揭示了能量、质量、电磁性等各种物理性能和化学、生命性能,与各种物理形态的密切关系……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