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第三种犯罪:持有型犯罪研究[1]

第三种犯罪:持有型犯罪研究[1]


李斌


【全文】
  第三种犯罪:持有型犯罪研究[1]
  李斌
  (广州铁路运输检察院   广东省广州市  510600)
  【内容提要】持有型犯罪以犯罪对象性质评价主体行为,主观上宜适用严格责任,客观上系第三犯罪行为形式,显示了超拔于现行法学犯罪构成理论的特异表征.本文发现并论述这一事实,意图为视野更加寥廓的刑法学理论摇旗。
  【关键词】第三种犯罪  犯罪对象  严格责任 第三犯罪行为形式
  纵观世界各国及地区刑事立法,自1810年《法国刑法典》最早规定持有型犯罪起,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刑法都规定了持有型犯罪,例如德国刑法典、美国模范刑法典,我国香港、台湾的刑法等。我国刑法理论界对持有型犯罪研究甚少,从全国人大常委会1990年通过的《关于禁毒的决定》第三条规定了“非法持有毒品罪”后,持有型犯罪才逐渐引发理论界的兴趣。1997年修订后的《刑法》则在分则中规定了8条持有型犯罪,使我国的相关立法臻于完善,即:《刑法》第128条第1款规定的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罪;第130条规定的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刀具、危险物品危及公共安全罪;第172条规定的持有、使用假币罪;第282条第2款规定的非法持有国家绝密、机密文件、资料、物品罪;第297条规定的非法携带武器、管制刀具、爆炸物参加集会、游行、示威罪;第348条规定的非法持有毒品罪;第352条规定的非法持有毒品原植物种子、幼苗罪;第395条第1款规定的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笔者认为,持有型犯罪作为我国刑法新认可的犯罪形式,传统刑法理论已不能准确评价其犯罪构成,必须从新的角度对其解析。本文试图从持有型犯罪三特征入手,探讨其是否可分离为刑法中独立形态的犯罪,姑且名之:第三种犯罪。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