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从秩序到失序:北大校园占座问题的法社会学研究

  于是,在图书馆自习区,使用者大量出现了。相应地,占座者对使用者的态度已经不像在其它自习场所那样强硬,在不妨碍自己利益的情况下,占座者大都会默许使用者对座位的使用。当然,一旦占座者明确提出归还座位的“占有权”时,使用者还是会让开。这就使图书馆自习区的占座秩序较其它场所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而这一变化完全是在这个特定情境下通过占座者与使用者的反复博弈所自发生成的。
  但问题并非如此简单,因为不是每个人都会心安理得地去作使用者。对占座规则的遵从习惯使一部分人不愿成为使用者,而且在占座规则下使用者的地位无疑是相当不利的,因为他不知道占座者何时会出现,从而对自己的行动无法形成有效的预期,时刻处于一种忐忑不安的状况之中。此外,周围人对违规者造成的无形的心理压力也使许多人“望座位而却步”,被迫选择其它的自习场所。因此,尽管图书馆自习区的占座秩序产生了一些变化,但占座规则的强大影响力却无法在短时间内通过自生自发的调整方式得到减弱。这样,大片的空座位依然存在,自生自发的占座秩序导致了一种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人们公正感的结果,而这一结果却不能由现有秩序自身的演化而得到改善。这可以说是自生自发秩序的一个固有缺陷。
  (四)成文法的出现与占座的失序
  在这样的背景下,成文法出现了。
  大约在1999-2000年度第一学期的期末,图书馆自习区两侧的墙上贴上了一条规定:“自习区禁止占座,座位二十分钟无人,其他读者可以使用。”这条成文法的出现使作为习惯法的占座规则受到了挑战,借用哈耶克的概念,这条成文法可以称为一个“外部规则”,而占座规则则相应地称为“内部规则” 。外部规则具有目的性,显而易见,上述这条成文法的目的是从根本上杜绝自习区的占座现象,而建立一种对座位的使用更为合理的新秩序。我丝毫不否认这一目的的正当性,如果每个读者在进入阅览室之前都把书包锁入书包柜中而不是放在自习区的桌子上,只有在真正使用自习区时才去寻找座位,这很可能是一种比目前的占座秩序更可欲的秩序,因为它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本就缺乏的自习资源。然而,这条成文法出现后并没有达到上述目的,而是导致了一种较从前更为混乱的状况,我称之为一种“失序”(disorder)。
  这种失序的表现可以用一个抽象的场景加以概括:在成文法出现后,当一个占座者发现他的座位已被他人使用时,他不再可以理直气壮地要回座位,而是处于一个两难境地。一方面他认为按照习惯法他应该能够要回座位;另一方面他又会担心在他提出要求时,使用者会援引成文法而拒绝让位。同样,对于使用者而言,当占座者出现时,他也不知道究竟应该让开还是坚持使用座位。无论是占座者还是使用者,其行动都失去了明确的规则的指引。
  (五)冲突的四种解决方式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