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年时间的过渡期太短,企业对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知之甚少,未有准备好“入世”后的应变措施。
我们的一些传媒,骂国有企业骂得很痛快,动摇消费者的信心,仿佛我们的企业都是一无是处,为外国企业作了免费的广告。这种恨铁不成钢的心情我们应当是理解的。但有一句戏语,我想经济学家们是知道的,这句戏语是:“经济学家和商人有什么区别?经济学家的脚并不放在地上,而商人则把四只脚都放在地上。”经济学家们总是希望我们的企业立即变成现代企业,立即就具有优质产品和优质的服务,立即就提升竞争力,去和外国的大公司竞争,这些只是一厢情愿的事情。
企业界这种“笑骂由人笑骂,我干我的”的心态实际上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企业界对“入世”的漠视态度。我们的企业在不竞争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生存了几十年,因此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还不懂得怎么竞争。我们以为竞争就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毛”式的竞争,思维就停留在“要利己就必须损人,不损人就无法利己”上。这是对竞争的一种误解。其实,企业之间,竞争策略的攻击性是必然存在的,但这种攻击性应该体现在产品上、体现在服务上,而不是互相置于死地上。况且同业的竞争对手还承担着共同培育市场的职责。如果市场毁掉了,那大家还竞争什么呢?地方保护主义是企业恶性竞争的罪魁祸首,一些企业在本地政府贸易保护的羽翼下垄断部分市场。在条块分割的体制下,通过跨地区、跨部门的兼并联合实现国有企业的规模扩张和资源优化配置,几乎是不可能的。他们似乎是势不两立的,根本不可能坐下来真诚地谈点什么合作事宜。
当我们的家电在窝里斗得你死我活,没有赢家的时候――2000年的彩电是全行业的亏损,外国那些退出了中国市场有几年时间的名牌家电又偷偷地摆上我们商场的货架了。而对于欧盟向我们彩电提出的反倾销案,我们的家电企业竞然没有了那种国内削价竞争一样的豪情。
我们的企业有5年的过渡期去做准备,怎样充分利用这个宝贵的时间,争得喘息的机会,提升一些竞争力,这是目前最大的任务。目前,能够享受好处的当然不能放过,起码能为将来的激烈竞争准备一些“资本”。
第四,政府调控经济的能力将受到更为严峻的考验,如果掉以轻心,可能会有失控的危险。
如果说,一个企业由于应对失当,亏损破产,损失有限;但如果一个政府由于应对失当,所面临的损失就是难以估量的。“入世”,对于我们的政府将是一次更严格的考试。过去我们有入城的考试,今天有“入世”的考试。搞不好,我们的对外开放成果将前功尽弃。在未“入世”前,我们政府管理经济,更多考虑的是国内因素,但“入世”后,我们要考虑世界各国的因素。我们除了要了解国内的经济运行状况处,还要充分了解世界各国的经济运行状况及政策。过去,我们是自己洗牌、自己出牌――自己制定经济贸易政策,自己组织实施。今天则行不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