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思想与行为中的法律
杜健荣
【全文】
阅读思想与行为中的法律
——对法律心态的一种思考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杜甫《春夜喜雨》
杜健荣
(云南省昆明市教场中路318号云南大学法学院本科99级1班)
提要:本文试图通过对某些现实社会中存在的一些现象及思想进行分析,并论证这样一个问题:所谓的法律心态实际上是影响法律制定,实施以及法律践行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由于长期以来我们往往只看到了法律的外在作用,而忽视了法律心态对一个人的更为深刻的影响。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只有意识到法律心态的重要,才有可能使我们的立法,司法行为更加理智,而法学研究也应该为此实现某种转变——即法律是否也可以关注人们的心灵世界,关注人的精神和情感,而不是只对那些外在的措施和手段津津乐道,从而实现一种突破。
以一种人文主义的精神来改变中国目前这种法制状况所处的思想环境,因为这种改变实际上是要对法学研究、法律践行进行重新的结构,因而这种工作将是一项长期的事业。有关这种工作的重要性,将在下文进行论述。也正因为如此,一篇短文无力解决涉及所有这一命题的工作——甚至是大多数的工作。本文将主要阐述的是这种改变的意义,并简单地提出有关这种研究的方法论。
关键词:法律心态 反思 构建
一,对法律心态的反思
长久以来,人们对于法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进行过认真的探讨,并认识到,法学研究并不是一项可以自给自足的工作,而必须借助其他领域其他学科的方法与手段, 这种方法并不仅仅局限于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途径与程序上,更重要的是要引入一种观察问题与思考问题的方式——也即一种哲学意义上的方法论。但是,这种工作在中国的法学研究领域一直缺少突破,曾经有学者从人性的角度对法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但仍不能说这种研究就是对法律的人性化的反思的全部——就我们所知,人的那种复杂的思想与情感将是作为法律现实的实现的重要背景,而且,这种背景有可能改变整个法制建设的进程。
法律思想的重要作用体现在这样一个方面:人们所注重的往往只是法律的外在表现,也就是法律是怎样发挥作用,怎样运作的,但是忽略了法律那种根植于人们心中的不可动摇的信念,也忽略了法律究竟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原因。正如苏力提出的中国古代的法治论,虽然苏力是从语境论这种法学研究的方法与进路中去考察这种理论的现实性的,但是就我们的法律心态——这种不同于过去的思维进路来看,这种理论仍然是有其依据的。而有些人对这种观点提出了置疑,他们认为沿着这种思路,我们就有可能走进一种错误的认识之中,那就是过于美化了人治,同时也就是在为那种“封建专制”“残酷统治”辩护,这种观点认为:“如果都像苏力所说,那么我们就不应该对过去那种封建专制进行批判了吗?” 但是这种置疑忽视了这样一点,就是马克思所提出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马克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