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产业与中国经济发展
林毅夫
【全文】
上一个千年,是中华文化最辉煌的时候。但上一个世纪末,西方工业革命中国没有赶上,使我们沦落为全世界经济文化最落后的国度。建国已五十余年,在改革前,中国并未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至99年,我们的人均国民收入不足八百美元,只有美国的1/30。这对于一向把强国作为自己梦想的北大学生而言,如何使中国富强,是我们肩头的重任。
信息产业的出现,给了中国人一个机会。二十世纪最后二十年,传统产业(钢铁、汽车、电子)的优势不再明显。八十年代时,亚洲四小龙经济欣欣向荣,人们认为美国时代就要过去。但进入90年代,日本经济陷于停滞和衰退,而美国经济突然焕发出活力,原因便是信息产业的连带推动作用。美国股市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就翻了几番——从94年的4000点增至11000点,像吹气球一样猛涨。戴尔公司股票94年上市时市值1.5美元,次年涨至73美元;亚马逊公司股票一年半时间从9美元升至243美元……在亚洲、日本、香港,类似神话也在上演:如李泽楷,其公司股票价值只用10个月增至2500亿港币,李个人身份超过1500亿,而李嘉诚赚第一个一千亿用了三十年。
这股热潮,使东亚经过金融危机之后很快复苏了,香港恒升指数从11000—12000点攀升至危机前的17000点以上。这对我们北大、清华学生有很强的示范作用,给个人实现价值提供了机会。
工业革命前,中国长期领先于世界。现在,信息产业革命的机会出现了,中国与美国在此领域差距只不过十几年,将此差距缩小了,可以实现强国之梦吗?我们应当拥抱这股潮流,但是这股潮流中哪些部分能使我们稳固地迈上新的台阶呢?我们应当用知识分子独特的分析力、判断力冷静地分析。
我一向主张,一国的发展要利用它的比较优势。不同国家在生产力要素秉赋方面有不同特点。发达国家在资本方面丰富,东亚国家则是劳动力。因此我主张应多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来作为经济的基础,这同样适用于信息产业时代。
对待信息产业,其技术道理最主要的是对信息的处理、储存、交换,即使是最传统的产业,也应当使用它。例如一家时装公司,传统一身女装成型需10个月,现在利用信息技术缩短至2—3个月。传统产业运用信息技术,一项新技术出现后,围绕这项技术会出现一些新的产业。例如有了火车才出现铁路运输业,互联网技术带来电子商务平台……因此即使我主张发展劳动密集型,但我们对于提供的产品也应尽量采用能减低成本的方式,因此像电子商务这样比传统商务方式速度快、降低我们选择和交易成本的方式,也应当大力发展。同时,要有法律制度环境促使其成长。
另外,互联网业的特点是进入的成本低,但真正做到有价值需要很大的经济规模,使之初期竞争激烈,仅有几家能成功。这需要大量风险资金,这些资金我国没有很完备制度,还是从外国引进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