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变革和市场创新中国证券公司未来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金融市场变革与证券公司发展环境的完善
进入1999年以来,《
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一条寓含新意的政策措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这一政策措施适应了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以及构建现代金融体系的客观需要。国家控制的金融资源向证券市场领域倾斜、以及国家融资格局的大调整直接拓展了证券公司的业务空间;而增资扩股与融资渠道的开通又使证券公司增强了资金实力,使中国证券公司面临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我国金融市场变革之快,使证券商对金融深化和改革的诸多建议和设想在短短两年间变成了现实。自今年3月8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周正庆将一幅券商融资蓝图展现给大家以来,管理层的各项措施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当中;1999年共有10家证券公司获准增资扩股(参见图10),注册资本金总计由44亿增加到138亿,增幅达214%;首批资产质量优良的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已获准进入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债券回购市场。人行正在积极研究并创造条件允许证券公司通过股票质押向银行借款融资,而且证券公司发行金融债券融资和上市融资也已纳入管理层的议事日程。总之,证券公司在融资渠道上的长期体制性缺陷在很大程度上得以消除。由此我们可以感到管理层正在从各个角度积极解决制约券商融资的“瓶颈”问题,管理层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为证券公司提供全方位市场化融资渠道的做法是前所未有的,它使证券商的融资体系得以迅速形成(参见图11),同时它要求证券公司在法人治理结构、管理框架、业务构成上作必要的战略性调整;而且证券公司负债项目的完善也意味着其资产管理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二)国际金融市场及加入WTO对我国证券公司的影响
1999年国际金融界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在90年代以前,西方发达国家只有美国和日本还在坚守银证分业经营、管理的阵地,进入90年代,日本于1997年率先开始执行以消除分业限制、取消金融服务定价管制,实行对外开放为主要内容的大爆炸式(Big Bang plan)金融改革计划,金融改革方面已走在美国前面。1999年11月4日,美国参众两院分别以压倒多数通过了《1999年金融服务法》(Financial Services Act of 1999)的最后文本,由于该法案在第一条就开宗明义指出将废除《1933年银行法》的第20部分(即通称的Glass-Steagall Act),从法律上允许银行、保险和证券公司在“多元、便利、低价”原则下跨业经营,意味着美国金融机构正式开始全面松绑。因此以《1999年金融服务法》为标志,分业管理方式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中被正式废除,金融分业经营管理模式已彻底作古。展望未来,它将彻底改写美国金融业的竞争版图,由一家金融机构同时向客户提供存放款、证券交易、证券承销、资产管理及保险业务等各式各样金融产品的经营方式,亦即金融业百货公司化与综合化的现象将在美国出现(所谓金融超市即由单一金融机构提供消费者银行、保险、证券等整合性的一次购足服务);而且金融分业制度的终结必将在美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引发一场包括金融制度变革、金融机构整合、金融服务创新、经营理念重塑的金融革命,从而对未来全球金融业发展产生全面而深远的影响,金融机构公开竞争式体制下的混业经营大趋势已不可阻挡,业务全能型金融机构“全能银行制度”(Universal Banking system)将在全球范围内盛行起来。新的法规使美国金融业从过时的管理架构中解放出来,它释放的金融产业的创造力将确保美系银行在全球的竞争力。同时,更大、更强的美国金融组织出现,意味着其他市场经济国家必须著手推动的金融改革必须加速与加大整顿的工程。
与1997年针对证券市场颁布的诸多行政管制性措施相比,1999年我国的市场化金融变革的意义是非常深远的。11月15日,中国与美国就中国加入WTO签署重要协议,中国的金融开放也将逐步进入实施阶段,加入WTO将对我国金融体制和金融制度产生重要影响,我国在金融领域面临开放资本帐户和独立实施货币政策,实行国民待遇和加强金融监管等多方面矛盾,为适应国际金融格局和与国际惯例接轨,作为相互妥协的结果,我国金融界正从严格的分业监管逐步过渡到有限制的沟通与融合;金融市场也在逐步开放,如对国内各类金融机构开放金融市场(特别是货币市场);逐步开放国内保险市场,准许外资金融机构参股国内商业银行等等。以上种种举措与麦金农教授倡导的发展中国家经济自由化的顺序相吻合,也与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是基本一致的。这是中国部署入关前策略性适度开放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步骤之一。在国际金融业务相互融合的压力下,国内金融变革将有可能比预期来的更为迅猛。
(三)大鹏证券未来发展的“五化”目标
任何企业的发展都无法脱离现实经济主旋律及其发展趋势的引导,证券公司处在高风险的金融产业,又面对如此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大鹏证券致力于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创新者,我们必须完善管理架构在业务和组织结构上不断求新、求变,在业务创新与时代特征相结合中寻求契机,才能把握住市场变革中蕴藏的巨大商机,促使其市场地位的大幅度跃升和开拓性的发展。为此我们大鹏证券就公司未来发展提出了“五化”目标:
1、管理信息化。任何经济组织都存在一个交易成本问题,一个组织总要求有人去组织它。正如张五常先生常讲的:交易成本可以看作是一系列制度成本,包括信息成本、谈判成本、拟定和实施契约的成本、界定和控制产权的成本、监督管理的成本和制度结构变化的成本。简言之,包括一切不直接发生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显然,这些成本的确很重要,所有的组织成本都是交易成本,反之亦然。这就是为什么过去20年间,经济学家总是竭力用变化的交易成本来解释各种组织结构形式的原因。张教授说:“当把组织选择看作是契约选择的时 候···厂商的规模变得不确定和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契约的选择和决定这种选择的交易成本。”我们认为契约的选择决定于一个企业治理结构的特点,而交易成本则是其治理结构实施过程中所付出的代价。因此我们提出的“管理信息化”就是解决公司的(组织)交易成本的问题。
未来社会是个数字化社会。目前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正在加速发展,并向越来越多的行业领域渗透,以IP技术为特征的新一代公共信息网将在不断演进中迅速发展成熟,数字化的经济与社会活动方式将得到大力推广。与自给自足经济不同,市场经济的交易成本很高,如果企业管理与交易活动在互联网上进行,员工与客户、员工相互之间将直接对接,避免交流的无序和中介层次,互联网的时空压缩效应在电子商务中充分反映出来,经济活动中有关空间和时间隔离造成的成本将大幅度降低。交易成本的降低意味着效率的提高,因此证券公司今后的发展能否领先一步将取决于谁能最有效地利用电子商务和管理信息化的先进程度。目前一些全国大型证券公司已构建了全国数据通信网络,全面实现了公司内部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化下一步的重点应是运用外部网与广大客户的沟通,如运用互联网等电脑系统获取客户信息、建立客户网络,建立起公司与客户在信息、人才资源上共享的技术平台。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数据库系统、客户服务系统和客户经理的客户服务中心,实现网上交易等信息技术基础上业务创新,同时为中国证券公司步入国际金融市场奠定基础。
2、决策透明化。风险控制和科学决策是证券公司制度建设永恒的主题。其实现途径则是不断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这也是大鹏证券在不断探索中所追求的东西,而决策的透明化、民主化,正是证券公司建立起有效治理结构的重要特征,其本质就是将证券公司纳入健全的制度化管理与决策的轨道上来。有了这一套制度保证,证券公司就可以在规模不断扩张的同时,依然保持整个组织高效率、低风险地运转。企业长治久安的制度安排源于它的产权结构,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企业按照所有者和利益相关者的最佳利益进行具体运作的保证,也是公司过程控制和管理的基本准则。从整体上看,中国证券公司在有许多环节存在需要完善之处。大鹏证券的成功与它在创立之初就努力按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运行,探索建立了良好的法人治理结构有深刻关系。大鹏证券的管理模式由创立之处的粗放式到“三个三”比较系统的管理,再到公司组织结构扁平化,这是公司不断建立健全决策透明化机制的具体体现。我们现在所致力于解决的公司治理结构设计问题这还包括对人力资本价值的肯定(如设立员工奖励基金,推行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股票期权计划),以及建立多层次和内外部的监督审查制度等,都是为公司今后更为科学 的透明化、民主化决策创造更适宜的制度环境。